Home | News | Interview | 戴定澄教授著作 | 樂文 | 梁健行音樂視頻 | 集樂視頻 | 媒體 | 音樂天地 | 本地青年作曲家 | 小百科 | 淺談通俗音樂 | 重溫 | Link

樂文

弦動 · 詩情
--洪思敏大提琴獨奏音樂會

李 冰

(澳門日報 2014-06-19)

五月十七日午後,在晴雨變幻的初夏,官樂怡畫廊大廳,澳門青年大提琴演奏家洪思敏小姐,帶給了我們一段美妙的浪漫主義邂逅。

洪思敏是澳門本土新生代音樂演奏家,自幼受家庭熏陶,顯現出不俗的音樂天賦,分別師承大提琴家周游、大衛湯瑪士及艾瑪花淪,後獲澳門文化局和澳門基金會獎學金,在美國休斯頓大學和英國曼徹斯特的皇家北方音樂學院完成大提琴演奏學士及碩士學位,曾任職於澳門樂團、澳門演藝學院和澳門理工學院,多次以獨奏者身份參與樂團的協奏演出,活躍於港澳、台灣的音樂舞台。

此次音樂會思敏首先帶來兩首孟德爾松的《無言歌》——作品六十二之一、作品一百○九。孟德爾松是浪漫主義早期的作曲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精巧細緻,音樂情緒中充滿恬淡的幻想力和詩意,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情感特質;《無言歌》作品一百○九號,是孟德爾松四十八首無言歌中最後一首,搖籃曲風格,大提琴旋律溫和,主題優美而深情,插部主題驟然而來,略帶焦慮及無奈,變奏過後音樂回歸寧靜;演奏者在音樂情緒把控上恰到好處,既無過分渲染,又將作品中作曲家急切、深厚的反思情感極致地表現出來。

音樂會的另一首作品——蕭邦《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衆所周知,波蘭作曲家蕭邦是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詩人”,其作品絕大多數以鋼琴為主,極少創作室內樂作品。這首作品創作於一八四六至一八四七年間,屬於蕭邦晚期作品,是呈獻給他的好朋友大提琴家弗蘭克姆的,也被形容“流淌在弓弦中的鋼琴氣質”。在這首四個樂章的作品中,彌漫着飄逸獨特的音樂情調,創作的主題動機模糊躁動,不甚明確,和作曲家創作時期矛盾衝突的心理活動相關。第一、二樂章為快板樂章,鋼琴與大提琴聲部以對答形式出現,演奏家與鋼琴的合作相得益彰,特別是第二樂章多以大提琴聲部表現主旋律,在旋律對答部分很注意與鋼琴的契合。最值得一提的是作品第三樂章的處理,開始的部分旋律綫舒緩類似委婉低微,大提琴和鋼琴同時鋪排,鋼琴走高,提琴走低,由於樂器本身的差異,很難將音響控制在平等和諧的範疇,演奏者的技巧和經驗在此時尤爲關鍵,在這些地方的把握上,顯示出演奏者不俗的功底。第四快板樂章涵蓋兩個不同情緒的主題,略帶哀愁的半音階進行第一主題和明朗單純的第二主題,演奏者做到了很好的掌控,第二主題鋼琴輝煌技巧展現的部分,也給與了充分的空間,結尾部兩個聲部漸快收束得乾淨、利落。

正如理工學院戴定澄教授音樂會後的評價:“思敏的演奏非常嚴謹,對樂曲的整體控制比較完整、深入;通常演奏浪漫時期作品比較容易流於表面的甜美,但思敏的演奏更多的在探索作曲家的內心世界,用自己的心與作曲家對話,所以她的演奏中最本源地展現了作曲家作品中的音樂特質”。樂如其人,想來與思敏相識以來,在戴教授主持下,合作編纂完成了《澳門城市音樂記事2004——2008》,在繁冗的資料收集整理以及後期翻譯的過程中,耐心執着的態度體現了她對音樂,對澳門當下的音樂狀况的尊重和熱愛,想來這也是澳門新生代本土音樂家的縮影。
    

--
Website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