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DA Home
Home | News | Interview | 戴定澄教授著作 | 樂文 | 梁健行音樂視頻 | 集樂視頻 | 媒體 | 音樂天地 | 本地青年作曲家 | 小百科 | 淺談通俗音樂 | 重溫 | Link

樂文

那些年在管樂團的日子

單簧管 - 張少鵬(寄自德國)

仍記得在十三歲那年,我加入了管樂團。那時候加入管樂團的原因很簡單,只是認為中學的生活,不應只有讀書罷了,絲毫沒有一些甚麼偉大的理念。仍記得那時候有很多人參加了管樂團,由最初學習樂理的八十多人,到餘下學習牧童的四十人,到最後真真正正拿起管樂樂器的十多人。可能正由於經歷了兩個多月的訓練,覺得自己不應輕易放棄。從此以後,我與音樂到老也不分離。

初學單簧管的時候,是由學姐教導。他們的悉心教導,雖算不上最專業的教學,但有最專業的精神:敬業、樂業。第一次全團合演的時候,旁人發現我的節奏很不好,經常就是會 “自由演繹”。但是在一個樂團中,跟隨指揮的拍子是一個最基本的條件。從那天開始,我便每天放學後總是在學校走廊上練習至七時多,一直持續了三年。那些年,可算是我一生也不能忘懷的經歷。

從此以後,我參加了青年管樂團,青年交響樂團。隨團走遍了大江南北,感受音樂帶給我的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另外,與朋友同儕一起合作的室內樂、合奏等等編制較小的組合,也使我更能感受音樂的變化萬千。音樂是一個沒有時空限制的一種藝術形式,即使是四百多年前的聲音,今天即使再次奏起,仍是歷久彌堅。

樂團的生活一點也不輕鬆,但是很值得。因為大小的排練經常使得學生生活的我時間表上總是擠得滿滿的,但亦正因為這樣,培養了我們看待時間的重要性。亦正因為這一種繁忙的日子,使我在日後長大的時候明白到分秒必爭,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亦在我往後大學的生活在時間控制及自主獨立方面有很大的幫助。更多的是,樂團擴闊了我的社交圈子,讓我認識不同年齡層的朋友,在社交生活上提升了團體合作的能力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

音樂在我的生活中一直存在着,不論何時何地。仍記得身處他國的時候,在我隨身的行李中,總會有單簧管伴隨着我。現在的我,雖並不是音樂系的學生,但音樂使我與其他外國的朋友拉近了。每每學校活動,我亦會以一名獨奏者的身份出現在大小舞台,因為學習了音樂,使我多了一個廣交朋友的機會。這樣,我更能好好地認識他國的文化。外國朋友如何看待澳門,便由我們的一舉一動表現出來。因此,音樂使我的朋友感到澳門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城市。

十年了,今天的我雖不是一個音樂家。但是我對於音樂的熱誠從十年前的那天開始便沒有放棄過。我很喜歡青年管樂團這個地方,雖然以我現在的"資歷"跟比我年青的一輩溝通時確實不知有何話題。但亦正正因為有這一個平台,使我生活加添了一份青澀的味道。

十年了,今天的我雖然仍是一個學生。但我感到自己並不是弧單一人。相反地,我更相信自己是豐盛的,因為我有這種種在音樂路上的回憶。在這兒,真的很多謝指揮,選擇了我加入管樂團,成就了今天的我,及一直在樂團的背後支持着我們這一班小伙子的有關人士,並給了我一個機會用鏡頭把樂團紀錄下來。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我不單單得到了音樂能力的提升。我更所擁有的是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過的每一場表演,每一次的掌聲,每一次大家興奮的心情。所有所有,都是組成今天的我必不可少的元素。

十年了,今天的我身處德國,尋找我的夢。但我必然回到澳門,我的故鄉。因為這兒有我的回憶,有我熟悉的朋友,有我一直參與的澳門青年管樂團。

右圖攝於慕尼黑 Cuvillies - Theater (皇家劇院)
左圖攝於柏林愛樂音樂廳
 
Website counter